2018年3月15日 星期四

鷹,全部都係鷹 股市顛簸難安寧

 

 

鷹,全部都係鷹 股市顛簸難安寧

習廣思 信筆攻略 | 2018年3月15日

美國總統特朗普近日大換班,極右派當道,換走商人國務卿,由中情局一哥接任,國際外交未來可能諜影重重,加上華府內的貿易保護三佬(羅斯、萊特海澤及納瓦羅),中美之間的角力勢日趨犀利,港股將蒙上多一重政治陰影。恒指昨天跟隨隔晚美股下挫,最多跌逾400點,尾市由於標普500期指反彈,恒指收復不少失地,收報31435點,跌166點。

周二老特忽然炒國務卿蒂勒森(Rex Tillerson)魷魚,換上與自己對嘴型的中央情報局局長蓬佩奧(Mike Pompeo)。蒂勒森在國際石油業打滾40年,其商人作風,願意透過談判解決外交問題,他的「死罪」是在氣候協議、伊朗核協議及北韓問題上,與老特的看法不一致,當然最大的罪名係有報道指蒂勒森曾在閉門會議上大罵老特窩囊,一向自稱是天才的老特,怎能吞下這口氣呢?

老特點硬將 世界從此多事

廣告

近期白宮人事大變,獲欽點進宮的都是老特的同道人,所謂物以類聚。有報道指老特可能邀請財經電視台CNBC經濟評論員庫德洛(Larry Kudlow)代替已劈炮的前白宮經濟顧問科恩(Gary Cohn)。庫德洛是典型的大右派,在奧巴馬年代,經常在節目中大罵奧巴馬的經濟政策,偏見甚強。

總之,老特的新班底日後在國際事務及對外經貿政策上,將會以強硬的姿態示人,矛盾衝突難免,天下從此多事。

擬對600億美元華貨徵稅

中美貿易戰如箭在弦,外電引述消息人士說,美國貿易代表署已向白宮建議對中國的科技及通訊產品,以及成衣鞋類等一系列傳統貨品徵收關稅,以報復中國在知識產權上的侵權行為,涉及貨值達600億美元。此外,美國反對中國的投資法要求外資在華成立合資公司時,須轉讓技術才可進入市場的要求。

老特簽署行政命令,以國家安全理由終止新加坡公司博通收購美國晶片公司高通,據報道,不准收購是怕收購後博通會削減高通的科研投資,屆時中國在5G晶片的市場便會超越美國。美國政府提出的理由其實有啲騎呢,不過這反映美國對中國崛起的恐懼到了處處提防的階段,兩國關係必然顛簸,除了經貿,台灣問題也是美國的一隻棋子。

對於美國在貿易保護上咄咄逼人,中國官方取態仍十分溫和,未亮出任何底牌。中國對美國的貿保措施,不外乎幾個可能的反應,一是較為被動逆來順受,讓美國內部政治自行化解這場危機,等美國人知道,中國製品價廉物美,並無其他替代途徑,關稅最終轉嫁到美國消費者身上,令美國通脹上升。

另一個可能反應是以眼還眼,見招拆招,以爭取談判籌碼,現時歐盟大概就是如此,你限我方鋼鋁進口,我威脅對美國哈利電單車及Levi's 牛仔褲徵關稅,這樣的貿易戰殺傷力不會很大,卻會曠日持久,並逐步升溫,為股市帶來長期不明朗因素。

反擊美貿保 科技業致命

第三個反應是針對美國科技行業,特別是半導體,美國是科技出口大國,看看納指100指數中十大市值公司,大部分海外收入佔比都達40%至50%,兩大晶片股英特爾及Nvidia更達80%【表】。當然,這部分海外收入遍布歐亞,不只是出口中國。納指100指數於2月的反彈浪中,大幅跑贏道指【圖1】。市值最大的蘋果公司,股價近期在180美元水平上落【圖2】。

 

 
不過,對這些科技行業施行制裁,所產生的震盪會在股市上產生即時巨大效應,市值損失以萬億美元計,那才夠震撼,像歐洲人那樣搞吓電單車及牛仔褲,只是耍花槍,完全搔不着癢處,擊中要害才可技術性擊倒對手。打穩陣波,中國自然會選擇第一及第二個可能。

股市暫時都係見步行步,採取觀望態度,有不利消息便回調一下,未見各方有真正行動前,以企業盈利及經濟前景為投資依據,其他事情都暫時當係噪音。今年市況以波動主導,留多點現金,走位較易。

15 Mar 2018

信報

2018年3月14日 星期三

高通告狀成功 收購鬧劇告終

高通告狀成功 收購鬧劇告終

THE LEX COLUMN | 2018年3月14日

AAA

美國晶片生產商高通(Qualcomm)將在3月23日重開股東大會,相信屆時部分股東會黑口黑面,因為他們已不能在董事選舉支持競爭對手博通(Broadcom)提名的候選人,讓博通提出的世紀併購案重回正軌。博通已被美國政府列為國家威脅,總統特朗普頒下聖旨,用行政命令「DQ」博通收購高通的提案,併購鬧劇以腰斬告終。

美國政府這次非比尋常地出手,擋下「雙通」的併購案,這也是特朗普上台後,第二次阻撓價值超過1000億美元的世紀交易。當局高調插手干預,固然讓全球企業感到震驚,但更迫切的問題是併購流產收場,高通今後何去何從?

市場早打定輸數

白宮宣布否決併購案後,高通的股價跌5%,市場反應倒算溫和。部分投資者仍抱樂觀態度,認為併購案還有一線生機,博通可能會上訴。畢竟,特朗普以威脅國家安全為理由下令禁止收購案,引用的法例是用來對付危險的外國公司,而博通正申請遷冊美國,歸化美籍。但更有可能是官方對收購案作致命一擊前,市場已打定輸數,既然早有心理準備,收購案失敗帶來的震撼也大大減少。

博通提出每股79美元收購高通,作價相當於1400億美元。經過周一的拋售後,高通的股價低於60美元,相信難以反彈。高通的股東早對公司表現有微言,抗拒收購的高通向財政部旗下外國投資委員會(CFIUS)告御狀成功,股東可能更加閉翳。

英特爾未必介入

現在高通再收到高價收購建議的機會微乎其微,其他潛在買家根本難以消化。

即使股票被拋售前,高通市值逾890億美元,持有130億美元淨現金,但將斥重資440億美元收購競爭對手恩智浦半導體(NXP Semiconductor)。能夠鯨吞高通的美國企業,只餘下規模大一倍的英特爾(Intel),只是即使「雙通」收購案正式壽終正寢,英特爾也未必有胃口介入。

收購案正式落幕,高通現在可把焦點放回與蘋果的專利大戰,蘋果是高通的最大客戶之一,兩間公司正就侵權互相提告。不過,高通面對的難題只是過眼雲煙,對於管理層承諾前景燦爛,股東應該投下信心的一票。

作為一間獨立經營的公司,高通未來看漲,特別是5G流動服務將推出市場,應能好好把握機會。問題在於總統出手干涉前,高通對收購的態度讓股東大為失望。

譯自:THE LEX COLUMN

14 Mar 2018

信報

收水欲迎還拒 歐日明托美滙

 

 

收水欲迎還拒 歐日明托美滙

信析 信報投資研究部 | 2018年3月10日

環球央行貨幣政策踏入轉變階段,無論是主要央行貨幣政策會議的文字紀錄,抑或央行官員發言的措詞,只要有「收水」的蛛絲馬跡,似乎都被投資者拿着放大鏡來檢視,彷彿字裏行間藏着貨幣政策風向的重大玄機,市場也因此變得更為敏感。

正如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周五在退休前最後一場記者會所言,全球多個地區經濟都出現復甦跡象,很多重要國家的貨幣政策慢慢由超寬鬆變成退出策略。可是,各大央行能否如他所願,成功做到更有效率地運用廣義貨幣池子裏的金錢,來抵消水退的影響,則各師各法,自求多福。

歐洲央行周四在議息聲明擺出「不再加碼量寬」的姿態,歐羅兌美元隨即由1.237水平抽高至1.2446,但行長德拉吉在記者會上展露真心意,強調通脹仍疲弱,有必要時會延長貨幣刺激措施,令歐羅滙價應聲回吐,一度跌穿1.23水平。

日本央行周五的議息會議也清晰指出,在通脹2%的目標達成之前,會繼續推行貨幣寬鬆政策。現行短期利率目標維持在負0.1%不變,並繼續引導10年期日本公債孳息率保持在零水平附近。行長黑田東彥去年提到的「反轉利率」(Reversal Rate)效應(即超低利率環境將削弱銀行放貸意欲,令減息效果適得其反;詳見去年12月19日本欄),看來已成往事。因此,圓滙一改去年底以來的強勢,稍為回軟。

歐、日主動降低投資者對「收水」的期望,有意無意之間抑制貨幣升值,這兩大美滙指數權重貨幣升勢放緩後,美滙指數得以站在90水平。若美國早前是有意抑壓美滙行情,未知對現時歐、日央行「出口術」令美滙止跌有何反應?

以歐羅兌美元走勢看,目前正處於整固狀態,由2月初開始出現一底低於一底的走勢,但下降幅度非常溫和;周四由下降通道頂部回落至中線位置1.23水平,短期呈區間上落的可能性較大。

圓滙方面,本欄去年11月28日曾提及,若日本央行對經濟增長信心逐漸增強,切實扭轉市場對其貨幣政策取態的預期,日圓或許是2018年外滙市場的一匹黑馬。本欄12月19日再確認市場對日本央行或改變收益率曲線控制政策(Yield Curve Control),以致「收水」期望一再升溫。去年12月至今,美元兌日圓由112.6至今年3月2日低見105.7水平,跌幅達6%。若圓滙走強成為黑田淡化提前「收水」的藉口,其升勢或將止步。

換言之,由於歐羅和日圓短期內爆上的可能性減低,美滙指數的跌勢應該喘定。

港股方面,恒指周五高開203點後窄幅上落,全日高低位僅相距約155點。恒指收市升341點(或1.11%),報30996點,為3月1日以來新高。大市全日成交額縮減至不足1000億元,上升股票佔57%。

技術走勢上,恒指周初觸及100天線後,周五升穿10天和20天線【圖】,RSI稍微突破50強弱分界,形勢略有好轉;但後市首先要升穿由33484點至今的短期下降軌阻力,即31100點水平。如恒指能進一步升穿31800點,即1月29日至2月9日跌浪的61.8%反彈阻力位,便可確認「第二隻腳」跌勢結束,進入反彈階段。

10 Mar 2018

信報

離地離到上太空

 

 

離地離到上太空

畢老林 投資者日記 | 2018年3月14日

AAA

3月13日,周二。華爾街牛市上星期五剛滿9歲,於chok上chok落中昂然踏入第10年。在這三千多天裏,幾乎每日都有人話個市升得好假,結果你有你唱佢有佢漲,標普500指數從9年前低位累升3倍,計埋股息再投資,回報更接近4倍。在下不禁懷疑,會唔會就係因為眾多對牛市持否定態度的人堅持到底,美股動力方能維持那麼久,個頂喺邊仲未有人知?

2月初以來,大市受通脹升溫、債息上揚加埋最近的貿易戰憂慮困擾,波動性劇增。然而,A君眼中之危,在B君看來卻是難得之機;沒有恐慌何來靚價,讓炒家透過不同策略在市場上賺取既可「有限」亦可「無限」的利潤?

資本主義已死?

廣告

這些年來,淡友要麼把美股升市盡數歸因於企業回購,要麼將央行說成無所不能,彷彿天塌下來也有「央媽」頂住。此輩豈止不信股市升得有理,簡直要宣布資本主義已死!

淡友意見並非全無參考價值,但睇一邊唔睇一邊很易鑽進牛角尖,聽其言驚足9年,人家沒責任把錯失了的機會賠番畀你,要怪就怪自己。

歸根結柢,股市要長升長有,企業盈利必須跟上,回購確有人為地推高每股盈利之嫌,但這個因素對升市的幫助有沒有淡友說得那麼大,未做過全面評估等於斷估,正反都不能盡信。

即使啲數話到畀你聽啱定唔啱,老畢更相信某位高人對我說過的一句話:What can be counted does not count, what counts cannot be counted。在下並非帶人遊花園,大家不妨想想,10年前社交媒體、apps經濟雖已開始流行,惟遠未如今天蓬勃,數大科網巨頭獨霸全球市值最高企業榜的局面也未有耐出現。10年間世界變得面目全非,這條數怎計?

亞馬遜好恐怖

近日媒體熱話是亞馬遜會否先於蘋果成為史上首家市值萬億美元企業,圖文並茂睇到眼花。可是,對老畢來說,更得人驚的乃亞馬遜市值於短短92個交易日內激增3000億美元,較2016年4月、即不足兩年前整家公司的市值還要高!

不要問我這是否合理,如果凡事都有在閣下眼中「合理」的解釋,諾貝爾經濟學獎恐怕輪唔到Richard Thaler攞。貝索斯(Jeff Bezos)【圖】已穩坐全球首富寶座,你仲拗亞馬遜個business model得唔得,自己不覺有問題,別人都會笑你離地離到上太空。

政治多柳暗花明

10年還10年,老畢仍是覺得,美國跟香港一樣,牛市賺唔到錢的人比有錢賺的人多。

別的不看,單睇反映散戶情緒的美國個人投資者協會(AAII)看好比率在此次牛市平均低於37%,明顯不如2007年結束的對上一次牛市平均44%水平,已可發現不少散戶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繩,金融海嘯陰魂不散,牛市步進第10年與他們何干?

如此反而更好,愈多人識驚,股市就愈不易呈現狂態,襟玩好多。政治嘅嘢冇得估,北韓肥仔金去年同美國「侵侵」總統隔空對罵,核戰彷彿頃刻爆發,誰猜得到劇情峰迴路轉,話咁快兩人竟同意坐埋一齊有商有量?類似情境不止一次上演,說明政治每多柳暗花明,炒股單看牌面易輸難贏。

股市走高離不開盈利增長,等到特朗普再次在Twitter往自己臉上貼金,偷步押注美企首季盈利驚喜頻傳的投資者,話唔定食得糊矣!

14 Mar 2018

信報

2018年3月11日 星期日

收水欲迎還拒 歐日明托美滙

 

 

收水欲迎還拒 歐日明托美滙

信析 信報投資研究部 | 2018年3月10日

環球央行貨幣政策踏入轉變階段,無論是主要央行貨幣政策會議的文字紀錄,抑或央行官員發言的措詞,只要有「收水」的蛛絲馬跡,似乎都被投資者拿着放大鏡來檢視,彷彿字裏行間藏着貨幣政策風向的重大玄機,市場也因此變得更為敏感。

正如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周五在退休前最後一場記者會所言,全球多個地區經濟都出現復甦跡象,很多重要國家的貨幣政策慢慢由超寬鬆變成退出策略。可是,各大央行能否如他所願,成功做到更有效率地運用廣義貨幣池子裏的金錢,來抵消水退的影響,則各師各法,自求多福。

歐洲央行周四在議息聲明擺出「不再加碼量寬」的姿態,歐羅兌美元隨即由1.237水平抽高至1.2446,但行長德拉吉在記者會上展露真心意,強調通脹仍疲弱,有必要時會延長貨幣刺激措施,令歐羅滙價應聲回吐,一度跌穿1.23水平。

日本央行周五的議息會議也清晰指出,在通脹2%的目標達成之前,會繼續推行貨幣寬鬆政策。現行短期利率目標維持在負0.1%不變,並繼續引導10年期日本公債孳息率保持在零水平附近。行長黑田東彥去年提到的「反轉利率」(Reversal Rate)效應(即超低利率環境將削弱銀行放貸意欲,令減息效果適得其反;詳見去年12月19日本欄),看來已成往事。因此,圓滙一改去年底以來的強勢,稍為回軟。

歐、日主動降低投資者對「收水」的期望,有意無意之間抑制貨幣升值,這兩大美滙指數權重貨幣升勢放緩後,美滙指數得以站在90水平。若美國早前是有意抑壓美滙行情,未知對現時歐、日央行「出口術」令美滙止跌有何反應?

以歐羅兌美元走勢看,目前正處於整固狀態,由2月初開始出現一底低於一底的走勢,但下降幅度非常溫和;周四由下降通道頂部回落至中線位置1.23水平,短期呈區間上落的可能性較大。

圓滙方面,本欄去年11月28日曾提及,若日本央行對經濟增長信心逐漸增強,切實扭轉市場對其貨幣政策取態的預期,日圓或許是2018年外滙市場的一匹黑馬。本欄12月19日再確認市場對日本央行或改變收益率曲線控制政策(Yield Curve Control),以致「收水」期望一再升溫。去年12月至今,美元兌日圓由112.6至今年3月2日低見105.7水平,跌幅達6%。若圓滙走強成為黑田淡化提前「收水」的藉口,其升勢或將止步。

換言之,由於歐羅和日圓短期內爆上的可能性減低,美滙指數的跌勢應該喘定。

港股方面,恒指周五高開203點後窄幅上落,全日高低位僅相距約155點。恒指收市升341點(或1.11%),報30996點,為3月1日以來新高。大市全日成交額縮減至不足1000億元,上升股票佔57%。

技術走勢上,恒指周初觸及100天線後,周五升穿10天和20天線【圖】,RSI稍微突破50強弱分界,形勢略有好轉;但後市首先要升穿由33484點至今的短期下降軌阻力,即31100點水平。如恒指能進一步升穿31800點,即1月29日至2月9日跌浪的61.8%反彈阻力位,便可確認「第二隻腳」跌勢結束,進入反彈階段。

10 Mar 2018

信報

虛擬貨幣帶來新機遇?

 

 

虛擬貨幣帶來新機遇?

梁子驄 理財方略 | 2018年3月10日

2017年是投資市道暢旺的一年,筆者身邊不少客人好友都積極尋找投資機遇,生怕錯過這次升浪。而這一浪中,不只傳統投資工具大升,亦有不同的新科技、新產物崛起,當中最引人注目的自然是暴升20多倍的比特幣(Bitcoin)。

筆者上月與好友午餐時聊起,原來他家中的長輩也開始投入「礦工」行列,透過投資比特幣生財,但再問深入一點才發現,長輩們其實連比特幣的運作原理和賣點都不清楚,只知道大家都在討論,是一種賺錢的工具。

採礦成本昂貴

在投資市場中,熾熱的氣氛加上勝利的感覺往往會使人更容易接受陌生的事物,哪怕你不了解背後的運作,但身邊人人都買的時候,都會令投資者躍躍欲試。不過,各位在投資比特幣前要謹記以下的一些重要考慮因素。

投資比特幣主要有兩種方法:第一,購買器材幫忙驗證,俗稱「做礦工」。相信不少人都有聽聞,做礦工本身並不是「包賺」的投資。生產比特幣成本不低,首先要在寸金尺土的香港找一個地方安置「挖礦」用的電腦,還有散熱用的配置、電費,每一項費用都遠超一般人想像。同時,由於愈來愈多人參與,導致回報被分攤。「挖掘」過程中亦不保證什麼時候會有回報,就如同真實地買了工具開路入煤礦一樣,回報亦不一定如你所想。再加上比特幣的採掘回報會隨着時間流逝而減少,在這種情況下,若然比特幣的價值不如理想,有機會使投資者血本無歸。

投資比特幣另一種更簡單的方法就是炒賣,比特幣的交易不會透過任何交易所或第三方金融機構。現今社會大部分金融產品的買賣交易都由各大交易所及政府相關機構監管,大家在交易時才會覺得安心、安全,這或可解釋為何比特幣的認受性未能普及。不過,持有比特幣的投資者若想要提升比特幣的認受性和價值,難免要接受政府監管。

欠缺政府支持

可惜的是,比特幣本身的賣點之一就是脫離管制,沒有發行商亦沒有銀行及政府的干預。近年有不少不法之徒透過這渠道作交易或募集資金,各國政權根本不可能坐視不理。去年開始至今年初,比特幣的實際應用就遇上很大的考驗,不少國家都下禁令,如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煞停比特幣ETF上市。另一方面,比特幣的保安問題亦成為了其發展的一個障礙,諸多變卦有如一缸冰水淋向情緒熾熱的投資者身上。比特幣升勢瞬間轉向,很多分析師口中的「泡沫」就此爆破。

說到底,在這個有司法制度的社會下,欠缺政府支持的投資產品本身就屬於高危產品,筆者並非質疑比特幣的理念和它的潛力,事實上在比特幣興起之際,亦為很多國家的金融機構帶來新變革。筆者相信,假以時日虛擬貨幣的確會為世界帶來重大改變,就如當日的電腦、互聯網、智能手機一樣。

炒作風險偏高

只是,今天單單作為投資工具而言,它的風險不單於市場價值的波動,它的存在更是對現行的金融體系、傳統交易系統及政權赤裸裸的挑戰,在這麼大的不確定性之下,今天的比特幣或者只是用來「搵快錢」炒作的犧牲品,未能做到當日比特幣開發者的理想。純粹炒作的概念,大家在歷史中早已得到教訓,投資者絕對要小心謹慎。

作者為康宏理財服務有限公司助理聯席董事,他為《信報》/信網撰文,與讀者分享理財心得。

10 Mar 2018
信報